文:英盈奈 緬甸叛亂分子發動了一系列被稱為「1027行動」的協調攻擊,外部分析人士稱,這些攻擊為他們與軍政府的鬥爭提供了新的動力。
他說,自己最大差別是他會加入經營規畫、幫助創業家和創作者做得更好。據統計,光是在台灣,集團旗下產品每月能觸及超過千萬人。
」 雖是雙魚座,潘杰賢商業判斷卻非常冷靜果決。17LIVE受惠於疫情三年直播商機興起,幾乎成為印鈔機。而現在,他就要帶著台灣新創走出去,拉高市場水位。「我不會投資紡織廠,但會投資衣服品牌,並不是因為紡織廠太複雜,而是我更能理解衣服的商業模式。「公司營收多過成本,才是經商本質,我也沒有做得特別好,只是剛好生意後來都有賺錢。
2023年投資台灣大學生互動平台學悅Zuvio。擴編隔月就裁員 潘杰賢說,他起心動念並不是經營媒體,只是剛好做了一、兩家,再多一家應該會有綜效活著本身就是不斷在對與錯之間,來回尋覓一種心服口服,是黑暗的環境,迫使一個人從此不願張開眼,因為就算瞪大雙眼,也依然沒有光。
《非法正義》講述白天是維護法律的模範警校大學生金智勇,晚上變身為「Vigilante」直接審判逃避法網的罪犯,和因各自不同目的接近他的人之間互相碰撞並展開激烈的對抗。胡亂的寬容,氾濫的憐憫,是對「惡」的放縱。該劇入選第2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On Screen」單元,於2023年10月5日在電影節上首次公開130分鐘剪輯版本。」 這句黑暗憤怒的台詞,是無數次的受傷後,因痛苦而生的反向心理,以暴制暴的存在是累積的委屈與無奈,所有的不可理喻都是象徵正義的法律讓一切別無選擇。
比誰都乖乖守法的人,卻沒有被法律保護,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某些罪犯就該用犯罪來管束。劇情中智勇有句台詞:「比誰都還擅長違法的人,卻受到法律的袒護。
對「善」的無情,善良與邪惡的基準點到底是甚麼?難道做個善良的人只剩下忍氣吞聲這個選項,而蠻橫的惡霸卻能夠免去法律責任,最終發現一開始選擇的善良,在現實面前僅是軟弱無能「因特殊詐欺造成的損失在日本每年持續發生。」Whoscall除了能預防特殊詐騙,來自海外對福島核電廠ALPS處理水的惡作劇電話也發揮了效果。該公司的應用程式「Whoscall」活用大數據,提示用戶來電者是否能夠信任,以預防特殊電話詐騙或簡訊網路釣魚詐騙。
光在2022年的因詐欺而損失的金額就超過370億日圓。盧偉辰表示,Whoscall在全球的下載已達1億次,該公司與世界各地的警方和地方政府共享詐騙資料庫,資料庫中目前已達26億件登錄資料。該公司日本業務負責人盧偉辰(音譯)談及詐欺損失這麼說。文:TNL JP 編集部(小林弘人,採訪、攝影) 翻譯:Ting LinAI相關台灣新創「Gogolook」、「iKala」、「Ubestream」Whoscall是一款防止詐騙電話的應用程式,在全球各地皆傳電話詐騙災情時,在澀谷區也進行了示範實驗。
以日換算的話,每天損失超過1億日圓,這是一筆巨大的金額。它曾在2020年被福岡市選為旨在解決社會問題的示範實驗,目前正在參與東京澀谷區的示範實驗中
」Whoscall除了能預防特殊詐騙,來自海外對福島核電廠ALPS處理水的惡作劇電話也發揮了效果。該公司的應用程式「Whoscall」活用大數據,提示用戶來電者是否能夠信任,以預防特殊電話詐騙或簡訊網路釣魚詐騙。
盧偉辰表示,Whoscall在全球的下載已達1億次,該公司與世界各地的警方和地方政府共享詐騙資料庫,資料庫中目前已達26億件登錄資料。該公司日本業務負責人盧偉辰(音譯)談及詐欺損失這麼說。它曾在2020年被福岡市選為旨在解決社會問題的示範實驗,目前正在參與東京澀谷區的示範實驗中。「因特殊詐欺造成的損失在日本每年持續發生。文:TNL JP 編集部(小林弘人,採訪、攝影) 翻譯:Ting LinAI相關台灣新創「Gogolook」、「iKala」、「Ubestream」Whoscall是一款防止詐騙電話的應用程式,在全球各地皆傳電話詐騙災情時,在澀谷區也進行了示範實驗。以日換算的話,每天損失超過1億日圓,這是一筆巨大的金額。
光在2022年的因詐欺而損失的金額就超過370億日圓值得一提的是,「同志」一詞雖然是九○年代的發明,但朱偉誠認為同志文學不必侷限於此,而是從同志觀點能發生意義的文本,都該包括。
何謂文學史?何謂史論?朱偉誠不厭其煩,其論證最主要之處,在於文學史有其內建的要求與限制,要選擇經典且受到典律化肯定的作品。東尼・賈德罹患漸凍人症,臨終之際寫作《山屋憶往》,透過十歲男孩東尼眼中所見:二戰後英國倫敦都市生活的回憶。
雖不致於想要超英趕美、救亡圖存,但我在此要轉向西方史學,借用另一個史學方法的參照座標,來思考台灣同志文學史。也因此,史奈德稱《想想20世紀》為賈德的思想傳記,是一部歐洲和美國的現代政治思想史,在他心目中,「能夠以如此寬廣的視野幅度寫出各式思想之間千絲萬縷的奧妙關係,東尼.賈德是不二人選」。
那麼文學史呢? 台灣同志文學的歷史,該怎麼寫,是本文聚焦討論的重點。文:陳鈺欣 此前三篇在《關鍵評論網》的文章,主要環繞在台灣五年級同學的女同志經典文本,分別討論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賴香吟《其後》、張娟芬《愛的自由式》以及柯裕棻描寫思覺失調的〈一個作家死了〉。所謂史論,按史學研究者黃俊傑所下的定義,它首先是中國史學的文類範疇:史家常在歷史敘述之後撰寫史論,以提煉歷史教訓或道德命題。賈德堪稱當代「公共知識份子」。
同時間,在學院內的研究,隱約鼓動著對同志文學史的渴求。如《左傳》的「君子曰」、《史記》的「太史公曰」……在中國史學中自成傳統。
文學史抑或史論? 二○○五年,同志研究學者朱偉誠率先編選《台灣同志小說選》,由二魚文化出版,並以「另類經典」為序,為台灣同志文學(小說)寫下史論。它是故事被賦予的意義,它是同志發展的進程。
而難以摘錄表彰的文學,則受此限制。同志研究學者紀大偉撰寫《正面與背影:台灣同志文學簡史》(2010)。
任何文學分類範疇,嚴格來說,其實皆是事後發明的回溯應用,其歷史準確度固然必須注意,但更重要的毋寧是讓過去的文本在現下具有相關性的理解框架中發揮意義。朱偉誠指出紀大偉以「文學史」名之,但就其內容卻傾向於「文學史論」,不符合一般對於「文學史」的期望。而中國文學史,論其敘事方法,即源、體、流,變,則又回到陳芳明所批判的單一、連續、本質史觀。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時序轉入二○○○年,大眾文化媒體中,大量出現了同志身影的影像化。
用「五年級」來分世代,浮上我腦海的關鍵字是:解嚴、學運、總統直選、台灣本土化三十年……。這或許就是非學院的一般讀者,暢讀史學著作時也能感到淋漓的痛快。
配給制度是如此造表操課、深入生活,甚至成為了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論述何謂「同志文學」、「台灣同志文學」的起源與範疇。
二○一七年,紀大偉擴寫刪改了此前著作,於是厚達五百頁餘的《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問世。戰爭結束,英國經濟百廢待舉,食物均仰賴配給。
留言0